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每日头条!南京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3.05)
来源:柳栖士     时间:2023-05-09 10:08:03

注意事项:


(资料图)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考试结束后, 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城市中的荒野是工业文明桎梏下的野性遗漏,是由金属与玻璃构建的寂寥城市的凄美回 眸和慰藉。好奇与探索的天性让人类文明在发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从非洲草原走向亚洲丛 林、欧洲冻原、美洲荒漠……于是, 粗糙的矿石被打磨成光滑的玉器, 黏土变作了洁白的瓷 具, 燧石的火星烧去了原野的荒芜,殖民地中的野花经过培育成为了贵族花园中的奇葩,自 由流淌的溪流被改造为光滑的河渠,沼泽被开垦为田园和城镇……这是一条逐渐背离荒野的 文明之路, 城市、农田和园林在化石能源和机械力的推动下, 不断取代原生的自然;自然的 野性被日益驯化。“光滑”“精致”“高雅”和“温顺”等渐渐成为当代文明的重要特征。现 代城市是当前最高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却已被演绎为用塑料、金属和玻璃搭建的宫殿——光鲜亮丽,不着尘埃,野草和昆虫失去容身之所,自然和野性只存在于电子屏幕和声光电 的感官刺激之中。失去野性的人类,正如豢养在拉斯维加斯五星级酒店玻璃房中的老虎,寂 寥而萎靡。于是,野性和荒野被重新提起。

城市荒野之于人类文明和城市化, 恰如困兽囚笼中的一棵绿树、 一丛野草或一条溪流。从发生学意义上讲,部分城市荒野作为原生自然的遗存斑块或廊道得以在城市中幸存,如残 存的湿地 (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等);此外更多的是挣脱了文明约束的次生自然,如在荒废 的灰色基础设施中恣意繁衍的自然(纽约高线公园的前身等)。城市荒野并不局限于荒野景 观, 还包含保留了野性的、不受人工干预的自然过程和生物——从自由流淌的径流、未被改造的土壤和栖息其中的微生物、自由繁衍的乡土植物, 到从水泥地中挣扎而出的野草和排水 沟石壁上顽强生长的灌丛、随季节而生长凋落的树叶、能够感知天时的鸡鸣和蛙声……

从生态学意义上讲, 城市荒野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依照自然规律做功, 并以其自身逻辑 建立起深邃的秩序,是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要素。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不可 或缺的生态系统服务,诸如净化空气和水、调节城市微气候、维持乡土生物多样性等。

从文化和心理学意义上讲,城市荒野的审美启智功能让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得以释放— —这正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原动力。于我看来,东西方哲人的深邃思考和智慧大多来源于荒野:如释迦摩尼的菩提树、穆罕默德的希拉山洞、王阳明的龙场山洞,以及梭罗的瓦尔登湖等。生态心理学认为,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将有损人类健康,而人类的健康源于地球的健康,疗 愈人类身心疾病有赖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修复, 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景观感知的相关研 究表明,景观的复杂性和可探索性决定了自然环境的美感。相较而言, 园艺化的景观(如修 剪整齐的草坪)显得索然无味——它们纵然代表着文明进步、能令人获得须臾的喜悦和激动, 却唤不起人类的探索欲望和冲动,也难以传达诗情画意的美感。

(摘编自俞孔坚《城市荒野:另一种文明》)

材料二:

把灾害转嫁给异地, 是现代水利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诸如防洪大堤和异地排水, 都是把 洪水排到下游或对岸,或把干旱和水短缺的祸害转嫁给无辜的弱势地区和群体。海绵的哲学 是就地调节水旱,而不转嫁异地。它启示我们用适应的智慧, 就地化解矛盾。中国古代的生 存智慧是将水作为财,就地蓄留、消化旱涝问题, 遍布中国大地上的陂塘系统、三角洲的桑 基鱼塘都是典型的大地海绵系统。这种“海绵”景观既是古代先民适应旱涝的智慧, 更是地 缘社会和邻里关系和谐共生关系的体现,是几千年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经验和智慧在大地上 的烙印。

哈尔滨国家湿地公园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吸取了中国农业文明中的基塘技术,用简 单的填挖土方工程, 营造了一处城市中心的绿色海绵,用 10%的城市用地, 来解决城市的雨涝问题。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占地 34 公顷, 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新区占地 27 平方公里, 公园 处于低洼平原地带, 而当地的年降雨量近 600 毫米,集中在夏季, 所以雨涝是一大问题。设 计的核心策略是借鉴三角洲地带悠久的传统农业中的基塘技术: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 来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高地种植旱生果木, 而洼地养鱼和种植湿生植被,从而形成丰产的三角洲农业景观。这一技术在群力雨洪公园中 经过提炼, 得到了应用。设计者沿场地四周, 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 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 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相间的“海绵”带,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滤、 沉淀和净化后进入核心区的低洼湿地。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 山丘上密植具有 东北特色的白桦林, 再通过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在此整体格局基础上, 建立步道网络, 穿越 于丘陵和泡状湿地之间, 水泡中设临水平台, 丘陵上有观光亭塔之类, 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体 验空间。

建成后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 同时也为新区居民提供优美的游 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能够吸收雨洪的城市绿色海绵目前已被列为国家城市湿地,成为一 个国际海绵城市的典范。

(摘编自俞孔坚等《海绵城市的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野性遗漏”是在指现代工业文明束缚和限制下残存的原生自然, 以及挣脱了文明约 束而形成的次生自然。

B.“宫殿”是现代人运用塑料、玻璃、钢铁等材料搭建的高楼大厦,它已经成为现代最高 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

C.“烙印”是劳动人民为了化解旱涝问题,运用经验和智慧在大地上改造的如陂塘系统、 桑基鱼塘等“海绵”景观。

D. “绿色海绵”在文中指的是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通过挖填方等技术形成的洼地与高 岗相结合的解决涝灾的雨洪公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列举释迦摩尼的菩提树、穆罕默德的希拉山洞等, 是为了说明东西方哲人的智 慧、人类的进步均来源于荒野。

B.材料二第一段先指出现代水利工程的缺点, 再明确海绵哲学的特点和启示,最后以古 代海绵景观印证并对其评价。

C.两则材料都运用比较手法, 将城市荒野、“海绵”景观与现代工业文明下的工程进行比 较,肯定了前者的重要意义。

D.两则材料语言风格各异,材料一运用比喻等修辞,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材料二列 举数字加以说明,语言准确而严谨。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建设理念的一项是(3 分)

A.哈尼族人在大山里开挖干渠水沟,收集雨水,解决了梯田稻作的用水问题。

B.黄河下游泥沙沉积,河床抬升,人们加固大堤来治理水患, 形成了地上河。

C.湖州先民通过堤围改造,蓄水成塘,水塘养鱼, 塘边植桑,形成农业景观。

D.沈阳采用雨污分流解决雨涝, 处理水中污物,雨水峰值削减后再补给河流。

4.两则材料都提到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请分析其不同的作用。(4 分)

5.某城市有一个大型废弃工厂,这里杂草丛生,蛙鸣鸟叫,阴天雨水横流, 晴天尘土飞扬。城市规划部门想将其改造成为一处城市景观,请结合两则材料提供几点建议。(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瑞宣立了一会儿,刚要转身回去,一位和尚轻轻地走过来。和尚看左右无人,从袖口中掏出一张小纸, 递给了瑞宣, 然后打了个问讯,转身走去。

瑞宣赶紧走进院内, 转过了影壁才敢看手中的纸条。一眼, 他看明白纸条上的字是老三瑞全的笔迹。他看了三遍,才认明白那些字:“下午二时,中山公园后门见面,千万!”

他跑进屋中,一下子躺在了床上。第一个来到心中的念头是:“我叫老三逃出去的!”

他想:老三必定在外面做过了惊天动地的事, 所以才被派来做最危险的工作。哈, 他教老三逃出去的, 老三的成功也间接地应当是他自己的成功!好,无论怎么说吧, 有这么一个弟弟就够给自己赎罪的了。过了一会儿,他不那么高兴了。假若老三问他:“父亲呢?”他怎么回答?他自己留在家里是为尽孝。可是, 他既没保住父亲的命,也没能给父亲报仇!他出了汗,他没脸去见老三!

不,老三是明白人。对的,老三必定会原谅大哥的。瑞宣惨笑了一下。

他想去告诉母亲, 祖父, 和邻居们:“我们祁家的英雄回来了!”可是, 他没有动。他必须替自家的英雄严守秘密。这个,使他难过, 又使他高兴。

他开开屋门,看看日影。影子告诉他,还没到正午。他不知道怎么迷迷糊糊地走出街门。走了半天, 他才明白过来,时间还太早。他依然走得很快,好像已管束不住自己的脚。

天气相当的冷, 冷得干松痛快。穷破的北平借着阳光, 至少是在瑞宣心里, 显出一种穷而骄傲的神色。

远远的,他看见了禁城的红墙, 与七十二条脊的黄瓦角楼。他看了看表,才一点钟。他决定先进到公园里去。

公园里没有什么游人。他找了一条长凳, 坐下。

好容易到了两点钟, 他向公园后门走去。还没走到,迎面来了个青年, 穿着件扯天扯地的长棉袍。他没想到那能是老三。

老三扑过来。“哈, 不期而遇!瑞大哥!”老三的声音很高, 似乎是为教全公园的人都能听到。

瑞宣这才看明白了老三, 他的眼泪要夺眶而出。可是瑞全没给大哥留落泪的机会。一手扯着大哥的臂,他大声地说:“来,再溜一趟吧!老哥儿俩老没见了,大嫂倒好?”瑞宣晓得老三是在作戏,可是, 他几乎有点要恨老三能这么控制住感情去作戏。

瑞宣试着找老三的脸,可是老三的脸故意地向一旁扭着点。这,教瑞宣明白过来:老三是故意把脸躲开,因为弟兄若面对了面, 连老三也恐怕要落泪的。老三不但有胆子,也知道怎么小心。老三学会了本事, 老三已不是祁家四世同堂的一环,而是独当一面的一个新中国人。

“我们坐一坐吧?”瑞宣好容易想起这么句话来。兄弟坐在了一棵老柏的下面。

瑞宣想把四年来的积郁一下子倾吐出来。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已不是他 的弟弟, 而是一种象征着什么的力量。那个力量, 像光似的, 今天发射, 而也许在明天, 明 年, 或下一世纪,方能教什么地方得到光明。他没法对这样的一种力, 一种光, 诉说他自己 心中的委屈,正像萤火不敢在阳光下飞动那样。

老三说了话:“大哥,你怎么办呢?”

“嗯?”瑞宣似乎没听明白。

“我说,你怎么办呢?你失了业,不是吗?”

“啊!对!”瑞宣连连地点头。在他心里,他以为老三一开口必定首先问到祖父与家人, 他没想到老三却张口就问他的失业。

“大哥!”瑞全放低了声音:“我不能在这里久坐!快告诉我,你教书去好不好?”

“上哪儿去教书?”瑞宣以为老三是教他到北平外边去教书。他愿意去。一旦他离开北 平,他想, 他自己便离老三的世界更近了一点。

“在这里!”

“在这里?”瑞宣想起来一片话:“这四年里, 我完全不食周粟!我可是保持住了个人 的清白!现在, 我去教书,不论我的心地多么清白,别人也不会原谅我,教我一辈子也洗刷 不清自己。”

“教我去教书也行, 除非…… ”

“除非怎样?”

“除非你给我证明文件, 证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

老三楞了一会儿才说:“我没有给任何人证明文件的权, 大哥!”没等大哥回话,他赶紧 往下说:“我得告诉你,当教员, 当我所要的教员, 有危险!我需要明知冒险而还敢给学生 们打气的教员。我看哪, 大哥, 我明白你,你自己明白你,就够了,用不着多考虑别的。”

瑞宣没敢说什么。

“还有,大哥, 太平洋上的战争开始,我也许得多往乡下跑, 去探听军事消息。我不能 把我所担任的宣传工作交给你,因为太危险;可是你至少可以写点文章。假若你到学校里去, 跟青年们接近,你自然可以得到写作的资料。你看怎样?”瑞宣的脑子里像舞台上开了幕, 有了灯光, 鲜明的布景, 与演员。他自己也是演员之一。他找到了自己在战争中的地位。

啊, 老三教他去冒险, 去保护学生, 去写文章!好吧, 既是老三要求他去这么做, 他便 和老三成为一体!

他心中一亮,脸上浮出笑容:“老三,我都听你的就是了!你说怎办就怎办!”

他以为老三必定会夸赞他。可是, 老三没有任何表示,而只匆匆地立起来:“好,听我 的信儿吧!我不敢在这儿坐久了。再见, 大哥!”

老三向公园前面走去。

瑞宣眼看着老三的背影, 他心中感到空虚。哼, 老三没有任何表示!

过了一会儿, 他惨笑了一下,立起来。“老三变了, 变得大了!哼,瑞宣,你又不是个 小孩子,还需要老三说几句好听的话鼓励你?”

他又向公园前门儿打了一眼。老三已经不见了。“就这样吧!”他告诉自己:“说不定, 我会跟老三一样有用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接到老三派人送来的纸条,瑞宣“看了三遍”才认明白那些字的内容,这个细节表现 了瑞宣紧张、激动的心情。

B. “天气相当的冷, 冷得干松痛快”这句话突显了北平的天气特征, 也表现出瑞宣即将 见到老三时的舒畅、骄傲的感受。

C.瑞宣正直有气节, 在老三的开导下, 最终克服了优柔寡断的性格弱点,爽快地接受建 议去保护学生, 去写文章。

D.作者综合运用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叙事,既展现了瑞宣的内心世界,又通过瑞宣的视角 表现老三的革命者形象。

7.关于文中瑞宣跑进屋中到出门前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瑞宣感到自豪,他觉得老三能成为英雄与当初自己让他出逃的决定有很大关联。

B.瑞宣因没保住父亲的命和没能报仇而深深自责, 这为后文去冒险抗争做了铺垫。

C.“惨笑了一下”,这表明瑞宣意识到指望老三能原谅自己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

D.瑞宣为不能向亲人与邻居宣扬自家英雄而感到难过,为自己能严守秘密而高兴。

8.本文中的对话描写具有鲜明的话剧特征,请具体分析。(6 分)

9.在瑞宣身上体现了老舍对传统家族伦理思想的理解与反思,请结合本文和《乡土中国》相 关内容加以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14 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 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 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 而济, 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 命昭作粥,粥成,进泰, 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 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 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 乃曰:“吾始见子之面, 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或问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 天子不得臣, 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泰尝举有道,不就, 同郡宋冲素服其德, 以为自汉元以来, 未见其匹, 尝劝之仕。泰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 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然犹周旋京师,诲诱不息。

陈留仇香, 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 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 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 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且母养人遗孤,不能成济,若死者有知,百岁之后,当何以见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 为陈人伦孝 行,譬以祸福之言, 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河内王奂署香主簿,谓之曰:“闻在蒲亭, 陈元不罚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香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故不为也。”奂曰:“枳棘之林非鸾凤所集, 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 使入太学。郭泰、符融赍刺谒之, 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 泰之师, 非泰之友也。”香学毕归乡里,不应征辟, 卒于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填涂正确的答 案。 (3 分)

初A游洛阳B时C人D莫识E陈留F符融G一见H嗟异I因以介J于河南尹李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 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 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有道”与 《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 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 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 与文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 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膺欣赏郭泰而与之结交,儒生们送郭泰归乡至河边时,李膺和郭泰同舟渡河, 被众人看成神仙般的人物。

B.魏昭认为郭泰是难得的“人师”,甘愿侍奉左右;他为郭泰做粥,虽被多次为难, 仍脸色不变,终获郭泰认可。

C.陈元被母亲控告不孝顺,仇香认为陈元并非恶人,用伦理孝道、祸福之理教导 他,最终陈元成为孝子。

D.仇香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 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 中,不愿应征, 故被郭泰奉为老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

(2)母守寡养孤, 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14.郭泰为什么被誉为“鲜见其俦”?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读易象①

周敦颐

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注]①易象,《周易》的卦象。《周易》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诗前两句描写了风和日暖、草色清幽的欣欣向荣之景,表现了诗人读易象的闲 适、愉悦。

B.叶诗中“点点杨花”运用白描手法写出杨花落入砚池的情状,以细微动作衬托书 房的宁静。

C. “书房兀坐”“瓦雀行书案”与《项脊轩志》中“冥然兀坐……小鸟时来啄食 ”的 场景相似。

D.两诗都描绘潜心读书的情景, 正面突出了诗人身心交融,专注于《周易》而忘却世 事的情形。

16.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有情理兼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 表达出诗人“误落尘网 中, 一去三十年”后谏往追来的感悟。

(2)《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探石钟山,质疑“ , ”的现象, 体现出 了可贵的怀疑和实证的精神。

(3)诗词中诗人自问自答,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引发读者思考。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 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我酷爱大地,脚下孕育着崇高、壮丽的大地。大地的胸脯全是我的田野, 我的果园与菜 畦,时时都可以让我耕耘,让我采集和收割。

我在溢满泥香的沃土里收割着稻谷与小麦金黄色的成熟。在花团锦簇的梅树、杏树与苹果树下收割着飘动的清芬。在书本的深海里收割着躲藏的真理,像红珊瑚一样美丽的远古与 今天的文明

在风风雨雨的战斗路上, ( ▲ ); 在和朋友互相磋磨的朝朝夕夕中, ( ▲ )。在 绿柳轻扬的大路与小路上, ( ▲ ) ; 而在那艰难困苦的关山危崖里, ( ▲ )。

有时,我还从一个初次见面的孩子那里,收割着对于未来的信念;从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 那里,收割着火热的善良;从一个萍水相逢的旅伴那里,收割着山高海深的情谊和永远也难以 忘却的智慧与勇敢。

18.把下面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处, 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我收割着哲学和诗

②我收割着不屈的理性和韧性

③我收割着生活的美满

④我收割着人生的严肃

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19.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Ⅱ(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主持人:我们能不能专注于思想,少在那些技术性工作中浪费时间呢?

哲学家:你做技术性工作时要是觉得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那你无法从事学术工作, 就像 一算棋就感到枯燥的人, 绝对不会成为一个专业棋手。该算的地方你不算,能算清的地方你 算不清,恐怕你也很难培养出正确的感觉。超人一等的感觉是随着训练一道培养起来的。

主持人: ① ?

哲学家:“技术”这个词也不是坏词。维特根斯坦经常用反感的口吻说到哲学和哲学家, 可是同时他的著作几乎都是以“哲学”命名的。这样以双重方式看待哲学,我想不是他们的 个人感受,而是哲学本身的性质使然。哲学一端接着我们的基本感受和领会,另一端接着形 式化的逻辑框架,生命之谜和逻辑疑难互为表里。

主持人: ② ?

哲学家:我想狭义的哲学不是必需的。是否一定要产生哲学这种高级形态的精神形式?我觉得,那就像一座漂亮的宫殿,印第安人没有故宫,可是他们照样生活。高级文化形态, 它没有的时候并不必然有,但一旦有了之后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个装饰。每个民 族都要关心自己的基本概念的意义, 哲学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更是无法估量的。

20.请根据哲学家的回答,补写空缺处主持人提出的问题。(4 分)

21.请用一个条件句,概括哲学家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观点。(3 分)

22.请以主持人的身份,面向青年学生,为上述访谈内容,写一段不少于 100 字的总结语。(5 分)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交响乐气势磅礴,激荡人心。它一般由数十种乐器共同演奏, 每种乐器均有独特的表现 方法和演奏特点,各种乐器的音色、力度等还需要调和。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南京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2023. 05

1.B(3分)

2.A(3分)

3.B(3分)

4.材料一以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为例,说明作为原生自然的城市荒野在现代文明中已经非常稀少;材料二以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为例,详细地介绍海绵系统设计策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贡献。(4分。每点2分)

5.(1)可以改造为优美的游憩场所,提供多种生态体验;(2)改造时要依照自然规律,注重其审美启智功能。(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3分)

7.C(3分)

8.示例:(1)对话语言的性格化,对话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瑞宣软弱多虑,瑞全敢作敢为;(2)语言的暗示性,对话具有丰富的潜台词,如“大哥,你怎么办呢”这句,瑞全暗示大哥勇敢地投身于反抗;(3)对话具有冲突性,兄弟俩的对话集中反映了两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矛盾冲突;(4)语言的动作性,语言反映内心的动作,如“教我去教书也行,除非……”反映瑞宣内心的纠结。(6分。每点2分,话剧特征与分析各1分,答对三点即可)

9.(1)在乡土社会,家族要遵循“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孝悌)的家族之礼;(2)老舍理解瑞宣的选择,瑞宣是祁家的长孙,在“尽孝”与“尽忠”两难之间,他选择“尽孝”,承担家庭责任;(3)在现实困境中,传统家庭思维被消解,瑞宣开始向弟弟学习,走出家族伦理的束缚,去承担国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体现了作家对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反思。(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B、E、I(3分。每处1分。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11.A(3分)

12.D(3分)

13.(1)同郡人宋冲一向佩服郭泰的德行,认为从汉初以来,没有见过和他匹敌之人,曾经劝他出来做官。(4分。每句1分)(2)你守寡而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而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4分。每句1分)

14.聪明博学,高雅通达;明达知人,奖训士人;谦逊自知。(3分。每点1分)

15.D(3分)

16.(1)周诗中诗人研读易象而悟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仿佛近在眼前,世间万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后两句通过“谁道”“而今”,表达出看透历史循环的通达之感。(2)叶诗中诗人暮春读《周易》而不知春去几多时,感悟美好事物易逝、世事多变之理;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而抒发一种悠闲恬淡的读书情趣。(6分。每点3分,其中抒情、说理答到一处2分,两处3分)

17.(1)悟己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事不日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3)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6分。每句1分)

18.D(3分)

19.(1)比喻、比拟。(2)比喻,把书本比喻深海,表现了书本知识与真理的博大与深邃;把远古和今大的文明比喻为红珊瑚,表现了文明的美丽、历史的悠久。(3)比拟,把真理拟作收割的稻谷,表现了真理的芬芳;把真理拟作人,表现真理的不易被发现;“美丽”表现了历史与文明的灿烂辉煌。(5分。修辞2分,效果3分,每点1分)

20.①哲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种生命感受(内在生命)?②一个伟大的民族可以没有哲学吗?(4分。每问2分)

21.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技术训练,才能更好地从事学术工作(更好地专注于思想)。(3分。句式1分,内容2分)

22.略。(5分。总结语格式1分;得体1分;内容扣题目1分,扣环节2分)

23.略(60分)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