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中国云计算在硬件端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技术缺口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3-04-25 18:30:2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当前,中国云计算市场仍处于爆炸式增长阶段,出现了一批包括移动云在内的云计算大公司,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在核心技术、生态构建、行业应用等方面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将影响国内云计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资料图片)

在4月25日举行的2023移动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阐释了当前国内云计算领域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

首先,在核心技术方面,郑纬民介绍,云计算作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其自主可控程度对于设施的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云计算领域的自主可控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服务器硬件和网络硬件方面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技术缺口。这是影响国内云计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

其次,在生态构建方面,云计算的互操作性成为影响构建统一生态和发展创新的瓶颈。国内存在多家提供云服务的公司,但存在云计算的互操作性不足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供应商锁定”问题,这不仅在国内,同样也是全球性问题。

郑纬民说,与国外相比,国内的“供应商锁定”问题更为严重,成为影响构建云计算统一生态、阻碍云计算业务持续发展的创新瓶颈。云计算互操作性的不足会造成人们在不同云计算供应商之间实现应用程序的迁移时,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

第三方面,郑纬民介绍,从行业应用的角度来看,公有云行业应用类型单一。现在云计算利用率不高,这是整个行业的共同难题,公有云能实现20%—30%利用率就很不错。

究其原因,在郑纬民看来,利用率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云服务需求量很大的企业,不使用公有云,而是自建云平台。自建云平台利用率就更低,只有5%—10%。这批大公司应该是公有云最重要的用户。同时,当前中国在公有云方面缺少由公有数据以及数据服务牵引的行业应用;其次,国内企业数字化水平还比较低,公有云的需求就不够大。

在发力数字化方面,2021年3月,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数字化战略被第一次写进“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和国资委也相继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

“然而,当前中国仍然面临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较低,企业对数据应用效果不满等困难,以及数字技术水平低、数字人才缺口大等挑战。”郑纬民表示。

在会议上,郑纬民还讲述了自己曾经历过的一个案例——清华大学曾需要把4T数据上传至无锡的计算机中,但面临即使网络不出错,也需要传输四五天时间。以至于最终不采用网络传输,而是把数据刻在光盘上,然后通过快递运输至无锡。

郑纬民表示,我们更希望在几个小时内完成数据传输,前提是价钱不要太贵。有人曾反馈说,实现这样的数据传输速度没问题,可以为此搭建一个互联网专线,但一年需收费200万元。

针对以上云计算领域存在的系列问题,郑纬民提出了以下四方面政策建议:第一,加强信创工程的支持力度,为自主可控云技术提供示范空间。

第二,持续发展云计算互操作技术,推动云际互操作接口标准化,建立产业基金,解决云计算的互操作问题。比如从管理层面,推动云际互操作接口的标准化工作,并在各类政府招投标工作中予以明确要求,引导各类厂商对于标准的支持。

第三,持续激励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励国有企业使用公有云,推进建设公共科学数据云服务,丰富公有云行业应用类型。一些国有企业担心数据安全而自建云平台,为此,需要从安全角度,进一步提升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相关安全技术,特别是加强研究从硬件层面支持密态计算的相关技术,从而进一步降低公有云的安全风险。同时,也需要从政策层面鼓励国有企业开展在公有云方面的业务规划与布局,充分利用公有云的资源。

第四,为用户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网络。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