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这家基层院去年人均结案450多件
来源:法治日报     时间:2023-03-31 10:52:59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


(资料图)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李冬华

全年新收各类案件26991件,审执结27222件,法官人均结案453.7件,结案数全市法院第一;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4100件,平均办案用时19天,居全市法院第一、全省法院前列……

这是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2022年交出的成绩单。优异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市中区法院,探寻该院新时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审判路径。

前不久,残疾人潘某某独自乘坐轮椅到市中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咨询法律问题,得到诉讼服务党建品牌——“小柿暖心办”诉讼服务团队的耐心解答。准备离开时,工作人员发现潘某某无家人陪同,与其商议后,把他送上公交车并联系其家人到站点接站。

一次法院之行,让潘某某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这也是市中区法院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激发红色引擎,为法院高质量发展汇聚“红色动能”的一次生动实践。

近年来,市中区法院持续推进司法改革,从多方位打造两个“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建设诉源治理中心,到大力推动执行机构改革与集约化运行、全面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作,从承担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任务、全省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任务,到建立认罪认罚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制度、探索建立行政争议审前和解机制,系列改革有力促进审判质效提升。

2021年10月1日起,市中区法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下放案件审判执行和跟踪管理、加强提级审理、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团队重组、统筹调配审判资源、加强庭审质证认证、建立专家证人出庭制度等,强化了“重在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的一审法院功能定位。

在全面推进分、调、裁改革中,市中区法院科学调配审判资源,对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案件,进入审理程序并进行难易评估、繁简分流。构建“小定向”“大随机”分案机制,确保分案公平,提升办案质效。

如今,市中区法院已经形成了以员额法官和办案团队为主的办案力量,构建了随机分案和繁简分流相结合的办案模式,重塑了党组全面领导、部门分工负责、权力运行公开、科技智能支持为特色的审判监督管理模式。

“感谢贵院以及郭庆军法官秉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司法理念,妥善解决本案纠纷……”在某房地产公司寄给市中区法院院长毕惠岩的一封感谢信里,洋溢着对市中区法院公正司法、法官为民纾困解难的感激之情。

原来,去年2月,七贤法庭副庭长郭庆军审理了一起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因购房人孙某某未按合同约定偿还购房贷款,贷款银行每隔几个月就会扣划开发商某房地产公司账户存款用于代孙某某偿还贷款。两年多来,房地产公司多次与孙某某沟通,但孙某某仍无法解决违约问题,无奈之下房地产公司将孙某某诉至市中区法院。

在该案调解过程中,案外人曲某的委托代理律师找到法院,说明孙某某购买案涉房屋后,又与曲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收取了曲某房屋首付款151万元并挪作他用,因孙某某生意失败无力偿还房屋贷款余额,曲某认为孙某某欺骗自己,故不敢再继续支付购房尾款。

“如果一判了之,可能会导致纠纷更为复杂。”郭庆军多次与各方沟通协调,最终使多个纠纷一揽子调解解决。

“要做有温度、懂温情的法庭,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为民的光与热。”七贤法庭庭长亓蕾说。

去年以来,市中区法院以扎实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为契机,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创新举措,多出实招硬招,努力把实事好事办在老百姓心坎上,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高效的审判执行中、在用情暖心的司法服务中提升司法“幸福指数”。

实践中,市中区法院推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完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开通老弱病残孕、军人军属权益保护、小微企业维权等绿色诉讼通道,出台十项服务承诺,推行全流程网上办案,出台司法服务保障意见,开展暖企惠民专项执行活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2022年,市中区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我们将厚植为民情怀,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坚定走在为群众办实事的道路上,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展现法院作为、履行法院担当、贡献法院力量。”毕惠岩说。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