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600亩桃花盛放,湖北嘉鱼小山村引资6000余万建成“桃花源”
来源:极目新闻     时间:2023-03-14 20:59:48

从武深高速公路嘉鱼南收费站下高速,右拐前行2公里再右拐,在沥青大道上直行19公里,便可直抵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陆溪镇印山村。印山村的康丰源生态园,是一个与村相依的田园生活空间,赏花、采摘、休闲……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这里都能实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康丰源生态园的桃花、油菜花迎来盛放期,吸引无数游客前往打卡。3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这一网红地,领略田园风光。

康丰源生态园沿路都是桃花

600亩桃花灼灼其华,鱼在脚边游

从康丰源生态园入口进来,步道沿路满是桃树,桃花开得正盛,有打着朵儿的,粉白、玫红很是美丽。河对岸是村子,老房子收拾得整齐干净,鸡犬相闻,景区与村落交相辉映,宁静祥和,给人桃花源之感。在桃花林上空,一条绳索栈道穿梭而过,不少游客正戴着手套和防具,在空中漫步,俯瞰桃花林。

“春天看花,夏天戏水,秋天摘果,冬季露营。”康丰源生态园负责人龚靖介绍,该园区主打绿色生态牌,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系统化服务,游客四季可游,体验不重样。“这个季节桃花很美,600亩桃林一眼望去粉白胜雪,等到5月后就可以摘桃。”龚靖说。

走到湖边,湖中各色锦鲤纷纷冒出头,争抢游客们洒下的鱼食。龚靖说,水下设计了安全防护网,夏天走在水面的玻璃栈桥上,还能看到鱼在脚下游的奇观。据悉,园区占地2980亩,划分为观光休闲区、亲子游乐区、生态采摘区、自然教育区、亲水互动区、营地生活区六大功能分区,十余个游玩项目在内,游客可以在花海拍照打卡,能在手工作坊体验传统技艺的乐趣。带孩子的游客,还能在儿童游乐场,畅享一段亲子时光。

12日正午,田园自助餐厅里已经聚满了人。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木质屋棚,一边是柴火灶,朝着油菜花海,另一边是桌椅,邻着河流绿地。旁边菜地约10亩,各种蔬菜供游客采摘,体验做农家饭菜的生活乐趣。在第一个厨位,游客刘洁正在烤炉上麻利地翻烤着肉串,朋友们在一旁帮忙切菜、穿串,孩子们在不远处玩耍。刘洁介绍,她和朋友都是咸宁本地人,开车过来大约需要30分钟。“食材是自带的,调料和炭火由自助餐厅提供,饭后也有工作人员帮忙收拾,只花200元租一个烤炉,十几人便在花海里享受了一顿自助烧烤的乐趣。”刘洁说:“面朝花海,洗去了一周的忙碌与疲惫。”

游客在田园自助餐厅做饭(受访者提供)

康丰源餐厅里飘来阵阵饭菜香,快餐和桌餐都正常供应。老板娘龚宝珍说,当天中午已经接待了15桌订餐的客人,而前一天则有25桌。“餐厅的大厅可同时容纳500人进餐,每逢周末,客人就剧增,订团餐的客人很多,最多时一天的营业额可达上万元。”龚宝珍说。

游客在水上栈桥上游玩(受访者提供)

乡贤投资6000余万,打造“桃花源”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气十足的生态园区,以前竟一片荒芜。印山村党支部书记尹爱清回忆,以前的印山村,村里到处是齐胸的杂草、泥泞的沼泽和撂荒的耕地。没有特色经济、村集体经济和产业项目,是个典型的“空心村”,人口外流最多时,全村317户人家1645口人,仅有200余老幼留在村里,四处冷冷清清。

“每次回乡,都需要家里人修剪路边枝丫,不然人都进不来。”为了改变村里面貌,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从印山村里走出去的龚靖,回到家乡投资。2016年初,康丰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印山村,流转土地、整治土地、开荒、修路……康丰源生态园项目在印山村红红火火开建,历时5年耗资6000余万元,项目开园。

有低丘缓坡地、有湖泊,看得见水、望得见山,结合印山村的地形和土壤特点,龚靖决定在园区里开辟一片桃花林。由于没有种植基础,种植什么品种又令人犯了难,龚靖只能带队前往荆门、枣阳、仙桃等地取经,最终从仙桃引来8个品种的桃子,以摘桃的季节,命名为印山1号至8号。

“5月可以吃毛桃,6至7月又到了吃雪桃的季节,从5月开园到10月份,有8个品种的桃子可摘可吃。”龚靖介绍,由于土壤气候适宜桃子生长,且护养得当,第一年挂果的桃子,经检测平均甜度能达到16%,最高的甚至有22%,深受游客们喜爱。“不过,采摘体验只占桃子销路的20%,去年园内产的20万斤桃子在咸宁、武汉等地商超和摊点十分受欢迎,销售一空。预计今年桃子产量能达到60万斤,明年进入丰产期,达到100万斤。”龚靖说,为了丰富采摘的品类和接档桃子的生长期,康丰源生态园里又引进了猕猴桃、火龙果、脐橙等品种,占地一共400亩。

游客在花海徜徉(通讯员 雷平摄)

过去,大家常认为,吃顿农家饭,摘点新鲜瓜果,就是乡村游。然而在这里,实现了沉浸式度假,是升级版的乡村游。从嘉鱼县城区到康丰源生态园度假的张女士说,她在这里订了一间房,准备就在这里住了。

桃林上空的绳索栈道

村民吃上“旅游饭”,村集体收入增至35万元

道路实现硬化,沼泽地上建起了广场,肥沃的土地上,连片的果树长势喜人,破泥砖房变身具有客家风情的民宿客栈……印山村的村民们说,借助旅游发展的东风,村里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不仅环境越来越好,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游乐园

今年52岁的印山村村民龚真祥,在康丰源生态园的儿童游乐场打工,他也是印山村回流村民之一。在外闯荡了20多年,得知村里要开发农旅项目,2016年,龚真祥在家门口找了一份工作。2018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回来看望他,村里的变化让儿子儿媳眼前一亮,当即也决定不走了。

“早上跑个步,晚上散个步,日子过得很舒服。”龚真祥介绍,现在他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老伴也能拿到一两千元,儿子儿媳能各拿到近5000元一个月,一家人还能团聚在一起,十分幸福。现在,家里出行还开上了小汽车。

负责康丰源生态园内游船管理的张达青,已70岁。尽管年纪大了,但他身体还很硬朗,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张达青说:“今天来划船的游客真不少,起码有40到50条船,现在是20元钱30分钟,人少的时候还能让他们多划一会儿。”

“大伙儿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儿。”印山村党支部书记尹爱清介绍,全村已有近500人回流返乡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由7500元增加到35万元,村民们除了土地固定分红外,还能通过景区务工、经营土特产等方式创收。

景区与村落交相呼应

“希望家家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建成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花园式乡村。”龚靖说,康丰源生态园现在每年大约能提供临时用工6000人次,未来,他们还要发展果实深加工产业,制作果酒、果脯等,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